如何用2D的效率拍3D?谈矢量3D镜头
如何用2D的效率拍3D?看我设计的矢量3D镜头(概念镜头):焦距21.5—28mm,轴距25—35mm,最大光圈3.5,适合3D电视领域的高品质快速制作,数字摄影机匹配建议:阿丽莎、1DC、幻影65。这样就使3D电视领域的拍摄变得简单,效率非常接近2D。可以用一个旋钮来连续调整轴距。一般情况下没有必要总是改变轴距,因为人眼的“轴距”也是固定的,我们依然可以很好的看到立体版的万事万物。能生产吗? 是否意味着分辨率打五折 一直关注楼主~~大神~~ 想知道那流体是什么做的... 这镜头sony早前一款广播级就有类似的! 强人,牛人。 左右分屏并且上下拉伸么?
话说,后期会出变形宽荧幕镜头那种漂亮的横向光斑么?^02^ 快做出来了?^02^ 焦距应该在21.5—50mm左右比较好,否则这个焦段等同于一颗定焦。
轴距25—35mm应该是之间的某一固定值吧,如果是可调那就最好了,最大起码要到100mm以上;个人拍摄立体经验来讲,恰恰是经常需要改变轴距的;否则的话只能说是有立体感,而没有较好的立体感,尤其是十几米之后的中远景,基本没有立体感可言。
一机+一镜头的话拍出来还是单视频双画面,不是规范的单画面双视频,这是硬伤哦;两机+两镜头的话怎么实现,较之传统的也没什么优势可言。
索尼立体摄像机双镜头据说是磁悬浮式设计,应该是为了避免热胀冷缩或者碰撞震动引起的镜头移位;因为他有镜头自动校正功能,而且需要定期进行校正维护,使之能够始终匹配;从这些方面来看,双镜头的设计要比想象中的复杂。
个人看法,不喜勿喷。
m771125 发表于 2013-11-6 11:2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焦距应该在21.5—50mm左右比较好,否则这个焦段等同于一颗定焦。
轴距25—35mm应该是之间的某一固定值吧, ...
首先要明确,这个镜头是针对3D纪录片和3D电视剧大量快速拍摄的。
作为第一款这种镜头,我目前只能设想到这个焦段,是最有把握实现的焦段,以后可以慢慢提升和丰富。
25—35mm的轴距是连续可变的,同时没有任何镜头的物理移动,以后可以推出多个轴距段的镜头,比如30—50mm、40—80mm等等,有点类似于变焦头的焦段。当然也有可能推出焦距18—80mm、轴距0—100的镜头,只是在光学品质上有所损失,这一点也类似于变焦头的焦段,你要一镜走天下还是更看着品质?
你非要用100mm以上的轴距没有人会阻止你,但是最常用的是20—40mm,如果超过100,你干脆用双机并列式拍好了。人眼是65mm的固定“轴距”,咱们看这个世界不是很舒服吗?距离近立体感就强,距离远立体感就弱一些,非常和谐。顺便说一下,我拍月亮的时候,考虑到地月距离30万公里,所以用到了1万公里的3D轴距。拍天体的3D会比较极端一些。
单机拍3D可以完全没有同步问题,以及很多其他好处,大大提高拍摄成功率。
我还有另外一个系列的3D镜头,纯单镜头。那是我的最高理想,做纯粹的“矢量摄影机”,外观和2D一样,只是多了一个轴距调整旋钮。 世界范围内,还没有一部真正的3D电视剧长剧,几集的试验片不算,这种往往是实验室水平,不算真正的商业电视剧。跃跃欲试的制片人有很多,资金也不是问题,但是就是没有!为什么?我觉得主要原因是没有适合的3D拍摄和后期制作方案。用拍3D电影的方式拍摄几十集的电视剧,等于是连续制作了几十部3D电影,从任何方面考虑,都是不可能的。 本帖最后由 blue7 于 2013-11-6 19:19 编辑
央视3D频道现在只要是有立体效果的都能上去。。。。。。。
我表示理解楼主的设计,这是“快速、简便”的一个方案,也说得很明白,不是为电影用的,就是电视节目。
我觉得他的设计思路没有问题。
而且事实上类似的镜头已经好多了,都是电视台制作电视节目用的。这些节目后期编辑其实和传统节目没有太大变化,区别就是多一个立体的监看环境。剪辑出片完全不用动任何参数
不一样的是字幕不一样。需要上到两个屏幕中去。
本帖最后由 金楷 于 2013-11-6 19:24 编辑
blue7 发表于 2013-11-6 19:17 http://www.filmaker.cn/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央视3D频道现在只要是有立体效果的都能上去。。。。。。。
我表示理解楼主的设计,这是“快速、简便”的一 ...
央视3D频道的审片其实是很严格的,而且不接受2D转3D,只是有时候对目前片源不多的情况做了某种妥协。
我这个镜头形成的画面是上下格式的,能充分利用4:3或1:1的大尺寸CMOS,没有浪费。而变形镜头或左右画幅,就浪费了CMOS的面积。而且这个镜头是可调轴距的,是超越任何其他同类镜头的。
有一个问题请教,这个镜头如何调整汇聚点?? 本帖最后由 金楷 于 2014-1-23 17:08 编辑
chrisocean 发表于 2014-1-23 16:4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有一个问题请教,这个镜头如何调整汇聚点??
汇聚在我这个系统里是多余的概念,在我的这个方案里,有2个办法可以解决所谓汇聚的问题,一个是留出足够的边框区域,后期进行水平调整确定不同镜头的零点位置,我的方案本来就是针对快速大量制作的3D纪录片和3D电视剧,前期根本不用花大量时间去琢磨零点的问题,而且已经有3D电影在采用类似这种方法了。另外一个办法是在镜头上设置零点调整机构,直接调整零点位置。
在我的另外一个设计里,零点和焦点在光学层面上是合二为一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