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preview上面有它们三者拍照的信噪比曲线,如出一辙的。不同场景不能参照的,因为噪声不但来源于机器,还 ...
你说的采样率,其实就是单个像素的面积大小,面积大的,测光准确,所以夜晚画面就干净,这个理论在a7的s系列上验证了,但是提高单个像素的感光能力另一个办法就是背照传感器,将普通型传感器放在前面遮挡进光的那些元件装到背面去~~~
降噪算法这个在传感器硬件参数的大前提下,可以不考虑,因为降噪本身也影响细节。
说实话,目前所有的设备,白天的采样,无论视频还是照片,都很好,我那台5年前产的新闻摄像机白天的画质都吊打a73,差异就差异在夜晚的能力~~~ 苏欢 发表于 2019-8-12 22:57
dpreview上面有它们三者拍照的信噪比曲线,如出一辙的。不同场景不能参照的,因为噪声不但来源于机器,还 ...
噪声不但来源于机器,还来源于环境????
^19^
除了温度,灯光,其他都不会影响机器噪声的啊~而且既然都是同样的灯光环境,室温基本也是差不多的(夏天室内有冷气),所以测试条件不会有大偏差~ burningstar 发表于 2019-8-13 14:09
噪声不但来源于机器,还来源于环境????
除了温度,灯光,其他都不会影响机器噪声的啊~而且既 ...
同一块感光元件,iso100和iso51200的噪声差不多的。合上镜头盖来拍两张就知道了。
是暗光高iso下,环境本身的信噪比低,机器忠实记录下环境的散粒噪声并增益,所以看起来噪点满天飞。
我们人眼看不到环境中的噪声,可能是感光细胞有阈值,或者是增益不强。 burningstar 发表于 2019-8-13 14:09
噪声不但来源于机器,还来源于环境????
除了温度,灯光,其他都不会影响机器噪声的啊~而且既 ...
他要我给其他a73同底的机器的样图参考,意义不大呀。
不是完全同样的环境,没法比。都是弱光,可能实际环境亮度差个两三档。 son-yota 发表于 2019-8-3 23:02
彩色的信噪,纹理等,真的要不得,都压不下去~~~
其实噪点多都不是什么大问题,只要是灰色的噪点,都好解 ...
真4.5k也足够用了,8k有几个用得上?^17^ 听风2006 发表于 2019-9-2 15:59
真4.5k也足够用了,8k有几个用得上?
关键是视频是运动的,和单帧照片不同,照片多少像素都不嫌多,因为追求的是放大镜后的细节,但是视频太锐,大脑吸收不了那么多信息,会晕 8k用得到的,譬如一些缓慢的展现画质的镜头,风光、产品细节什么的。
拜耳阵列本身就有其缺陷,4:1以上的采样才能肉眼不能分辨。
因此要完美画质的4k,就得8k往下压4k。
我之前一直惊叹,z6的低通已经超薄了,s1的高频细节怎么比z6还好。
结果近来查资料发现s1是去低通滤镜的,
所以无怪乎摩尔纹伪色满天飞了。
这不,s1h就给你装回了低通。。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