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造专访2-MAVO Prime电影镜头(多图)
NAB开展前对郑吉华厂长的采访分成两部分:MAVO摄影机、MAVO Prime电影镜头。本帖是有个MAVO Prime镜头采访部分。
一楼:MAVO Prime采访视频。
二楼:采访文字整理稿。
三楼:照片放送。
专访视频:
https://static.hdslb.com/miniloader.swf?aid=21859903
视频网址: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21859903
采访内容整理稿
邓东:这个就是MAVO配套的镜头,MOVA PRIME。 厂长,先跟我们大概来说一下。
郑吉华:好的,没问题。大家看到这个非常紧凑的、喷涂各方面也是很漂亮的一套镜头。这套镜头,首先是支持大幅面,或者叫全画幅。能够覆盖我们自己的LF,也能覆盖ARRI的LF,还有VV的尺寸。现在摄影机在大画幅方面突飞猛进,但是好的大画幅电影镜头还不多,而且价格上也有点太贵。比如你不可能买个S7i之类的。对Indie Film Maker来说的话,不可能买太过昂贵的东西。而像图丽的Vista之类的,因为大家觉得他们是基于相机头来改的,所以说服力不是很强。
我们这套镜头呢,它的设计是很好的。它一开始就是针对8K VV这样的幅面和分辨率来设计的。除了25mm是T2.1以外,其他都是T2.0。还有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色散非常小,或者说几乎没有色散。能做到这一点在现在的电影头里也是很难的。第三点的话,它是真正的电影头。从开始设计到制造到使用,都是按规范流程来做的。所以,在我们推MAVO机器的时候也是一起有了这一套MAVO PRIME。现在我们看到这里是25mm到100mm。
而18mm也是在这个系列里面。不过18mm可能对于S35来说,意义更大一些。对于大画幅,用的机会就少一些,我是这么认为的。你也知道视场角的关系,传感器幅面变大以后,视场角本身就更大。如果拍剧情片为主的话,就算是S35,18mm和135mm也是用得最少的。中间的35mm,50mm,85mm用得最多,再广一点就用25mm。对于企宣啊,18mm也是存在的。我们的18mmT2.8也是正在做。预计在年中吧,或者稍晚一点才会有。
邓东:现在这套镜头,我们可以认为它是真正意义上的国产镜头。
郑吉华:对,这是真正意义上的国产镜头。从设计到制造都是全国产的。我觉得这一点也是很重要的。关于这套镜头的画质方面,等 MAVO问世之后, 大家可以更多地去评测,去评价。我们也都知道在这个行业里,工作环境比较糙,用无线跟焦或电机用得很猛,有可能就会坏。各方面可能会有问题。如果国产化的话,只要镜头的画质OK,我们的售后能跟上,能解决大家存在的问题,那就非常好。某些品牌的进口镜头,如果坏了,就可能需要三到六个月才能弄好。你买了一个十几万的镜头,三到六个月都用不了,这不是很悲催的事情吗?而且目前的这个价格也非常具有竞争力,这五支是六万八千。对于大画幅的T2.0镜头来说,竞争力还是非常强的。现在已经在量产的状态。预计发货时间是四月底五月初。如果现在下单,一个月左右就可以拿到。
卡口的话,有三种。一个是PL卡口,还一个是EF,还有E。卡口也可以自己换。我们送一个专用的改锥,大家可以把后口换下来。这样也不用校法兰距,就可以直接用。Indie Film Maker用的很多是E卡口或EF卡口,也都是全幅的,像a7、5DII、5D4这样的。既然是国产的嘛,就是贴心的设计,这些卡口都有。
至于后面会不会有LPL的版本, 我们也在跟阿莱在谈这个。毫无疑问阿莱在这个行业是号召力的,我们的机器也可能会用SP的镜头。因为我们的镜头也能覆盖ALEXA的LF,用在LF上也是有需求的。所以我们也在做他们的工作。
邓东: 非常期待这个镜头。我觉得非常好的是有了国产的,大家都可以去试用,这个是最好的。
郑吉华:对。我觉得它色散小,最大光圈的可用度非常的高。说实话,T2.0基本上已经挺够用的了。特别是现在的机器,像我们的机器,高感还不错。到1600ISO T2.0,绝大部分的场景都已经OK啦。
邓东:非常感谢郑厂长接受我们的专访。国产镜头非常期待。谢谢!
郑吉华:谢谢! 照片放送
邓大这水灌得可以,期待中···· 看完F3,再看这个,感觉跟微妙http://www.filmaker.cn//mobcent//app/data/phiz/default/64.png
看完 上一个 F3和这个的采访内容,怎么看都觉得镜头是一样的,只是贴标不一样而已。 应该就是F3的镜头,贴两个牌。一个单买。一个和机器一块搭售。最终还要靠严格的测评和实拍来看质量。 种草,攒钱上这套镜头了,吃螃蟹嘛!
本帖最后由 黄亚南 于 2018-4-9 23:36 编辑
这套产品就是珠海耐斯滤镜 将现已倒闭的台湾bokkeh研发的那一套 bokkelux买了过来,稍微换了外壳和涂装,自己出一套命名f3,再给kinifinity订制一套命名Mavoprime。 当然台湾草创小厂牌是乐意的,一个项目孵化差不多了,自己销售不动,一关门,卖给大陆公司套现,多爽啊 ... ^09^
哎!搞毛线啊! 邕城提督 发表于 2018-4-9 14:00
看完 上一个 F3和这个的采访内容,怎么看都觉得镜头是一样的,只是贴标不一样而已。
就是一样的。厂长都说了是和NISI联手推出的~ 黄亚南 发表于 2018-4-9 23:32
这套产品就是珠海耐斯滤镜 将现已倒闭的台湾bokkeh研发的那一套 bokkelux买了过来,稍微换了外壳和涂装,自 ...
是啊,我也想这么搞,可惜没技术啊^13^感觉卖给大陆的电影设备公司也没有多少钱啊。 ^01^ 也是一种进步 应该还是主打发烧友和微电影市场的,真正的影视行业主要靠租赁业务,基本都被世界一线品牌占领了。不过这正是国产货的好机会,像智能手机一样从低端逐步往高端渗透。
http://www.horphoto.com/portal.php?aid=281602&mod=view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