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瘾研究所】VOL.001 弱光下使用S-log拍摄,ISO真的是越低越好吗?ISO 800 VS 25600
本帖最后由 弗茵 于 2018-4-26 04:10 编辑VOL.001 弱光下使用S-log拍摄,ISO真的是越低越好吗?ISO 800 VS 25600
这是我的一些经验分享,这一期主要讲了弱光下使用Log的经验,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这次安排了3个实验对象,800(前期欠曝1档 后期提),1600(前期拍摄正常曝光),25600(前期过曝4档 后期压)。
其中较低的ISO会有例如噪点,色块等问题,这个可以在视频中看到。同样这个理论也适用于E卡口摄影机的非RAW录制(比如FS5)。
第一次拍摄(自拍),遇到很多问题,大家也请谅解。(视频里还有一处口误,提到后期压5档,其实是4挡。)
录制机器是Sony a6300,拍摄4K S-log2
使用的镜头有:
Sony 16-50mm F3.5-5.6 OSS PZ
Sony 50mm F1.8 OSS
Sony 18-105mm F4 OSS
Sigma 16mm F1.4 DC DN(焦没对上就是这电子对焦环的锅)
H5视频窗(电脑端1080p全屏可用)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21832096
关注你了
哈哈,大神,你有点小紧张,关注你了
我为此特意注册了一个b站号^09^ 本帖最后由 未孵化的蛋 于 2018-4-8 20:44 编辑
支持傅老师,期待出更多这样的内容。^24^
另外顺便问下傅老师,F8的光圈,25600的ISO,看着画面却很干净,是后期做了降噪处理吗?
未孵化的蛋 发表于 2018-4-8 20:35
支持傅老师,期待出更多这样的内容。
另外顺便问下傅老师,F8的光圈,25600的ISO,看着画面却很干净, ...
本视频所有片段都没有做过任何降噪处理,是a6300拍摄4K,后期输出FHD。 希望老师后面能多出些索尼微单8bit的调色教程,哈哈哈
弗茵 发表于 2018-4-8 20:44
本视频所有片段都没有做过任何降噪处理,是a6300拍摄4K,后期输出FHD。
哦,我之前用6300的时候,没感觉这机子有这么强的高感性能啊,难道是新固件又优化了? 东子哥 发表于 2018-4-8 20:45
希望老师后面能多出些索尼微单8bit的调色教程,哈哈哈
其实曝光正确就已经成功了一半,看看没有向右曝光的画面就很明显了(色块和噪点)。
以后有机会的话 会讲如何用a6300(¥5,000) 调出 FS5+ATOMOS录像机(¥50,000)外录的色彩(一级校色)。 点赞点赞,这个结果真是让人意外。期待更多测试分享 对老师充满敬意~我也有a6300和a7r2, 可是没有老师玩得这么溜~看来真不是机器的原因,为此我还特意买了ursa ~现在才用着有点感觉了~希望老师 多出点 这些技术视频供我等学习~ 在进光量不变的情况下,改变ISO对噪点不产生任何影响。因为噪点是由传感器的灵敏度决定的。
用同一颗镜头,在不同光圈下测试。会让人误以为高ISO下画面质量更高,其实只是因为那颗镜头的小光圈成像素质提高了。 http://www.filmaker.cn//mobcent//app/data/phiz/default/23.png点赞支持
本帖最后由 弗茵 于 2018-4-8 21:25 编辑
可能还有些朋友不太理解我这个测试的意义,我简单讲一下,
向右曝光大家都懂,一般会用光圈和快门向右曝光,而ISO大家都对它都有点害怕,
怕开高了画面噪点多(特别是Log时),所以我这边是测试 不同ISO下画面噪点的情况,
用这个测试来判断 ISO是否可以作为一个“向右曝光”的参数加入到这个操作中。
所以结果是 “可以”,当你光圈和快门受限的时候(开到顶,或者受制于创作时),
你就可以猛提ISO来向右曝光,得到的画面会好于你不提ISO。
弗茵 发表于 2018-4-8 20:49
其实曝光正确就已经成功了一半,看看没有向右曝光的画面就很明显了(色块和噪点)。
以后有机会的话 会 ...
哥,我好早就很崇拜你。看你头像就是能成大事的人~!!^17^ 不完全準確,因為你沒拍漸層灰卡,進後期看示波器是不能準確看是不是壓5擋回來的 干货。。。干货!! 支持!! 本帖最后由 ゥ傷ジ逝ぅ 于 2018-4-9 00:33 编辑
支持一下,我感觉4K拍的素材,上传视频网站时候编码成1080P,噪点会变小,我自己用电脑看原始频感觉噪点很大,上传后感觉噪点很少。不知是不是你说的这个4K压1080P的原因,如果不是4K,而是1080p,提高ISO,会不会就不会有这种现象。 本帖最后由 弗茵 于 2018-4-9 00:35 编辑
ゥ傷ジ逝ぅ 发表于 2018-4-9 00:31
支持一下,我感觉4K拍的素材,上传视频网站时候编码成1080P,噪点会变小,我自己用电脑看原始频感觉噪点很 ...
对的,任何方式的超采样都可以提高信噪比。
FHD也受到这个影响。但具体情况得具体看,这个比较复杂了。
弗茵 发表于 2018-4-9 00:33
对的,任何方式的超采样都可以提高信噪比。
FHD也受到这个影响。但具体情况得具体看,这个比较复杂了。
...
感谢,解惑。 本帖最后由 quang4uang 于 2018-4-9 01:33 编辑
quang4uang 发表于 2018-4-8 21:09
在进光量不变的情况下,改变ISO对噪点不产生任何影响。因为噪点是由传感器的灵敏度决定的。
用同一 ...
我的意思是传感器决定了感光水平,光圈和快门决定了进光量。ISO调高或调低都对画质影响不大,只要有效信息都在直方图内,你调100和3200都没多大区别。你所说的机内优化,只是机内降噪而已。因为你拍摄的所谓正常曝光的画面其实因为明暗对比高暗部的很多信息已经丢失了。你如果一定要测试ISO对画面的影响你可以找一个光比很小的场景测试一下。 弗茵 发表于 2018-4-8 20:44
本视频所有片段都没有做过任何降噪处理,是a6300拍摄4K,后期输出FHD。
能否推荐一个性价比高的聚光灯(微电影用的),谢谢!网上看的仪式来TW400的,不知怎么样?谢谢! 本帖最后由 弗茵 于 2018-4-18 13:33 编辑
quang4uang 发表于 2018-4-9 01:24
我的意思是传感器决定了感光水平,光圈和快门决定了进光量。ISO调高或调低都对画质影响不大,只要有效信 ...
这里引用一段王博士的表述:
对成像传感器来说,主要有两大类噪声,一是高斯噪声(Gaussian noise),二是散粒噪声(shot noise)。
高斯噪声来源于电路,特别是电路元件的热噪声。对于传感器来说,有两大类型的shot noise,一类是随入射光而来的photon shot noise,另一类是电路产生的dark current shot noise。泛泛地说,对于曝光比较充分或比较亮的图像,主要的噪声为photon shot noise,因为这种噪声的强度与单位时间内到达传感器的光子数有关,而对于曝光不足或比较暗的图像,高斯噪声则成为主要噪声源。与photon shot noise不同,电路产生的噪声常与图像内容无关。
我在稍微补充一下机内优化:
拍视频时的机内优化其实除了降噪还有锐化和矫正偏色的作用,传感器读取的“原始数据”就是raw,用a6300在相同照度下拍raw照片的话可以看到更多的噪点,但拍摄视频时,机内会处理raw数据,并对其进行降噪、锐化和色彩矫正处理并设定伽马曲线(这是直出都会有的常规操作,不分品牌和机型,除非拍raw视频)。
曝光不足时,画面会偏红是因为传感器读取到了微弱的不可见光,如果在提高ISO的同时不进行矫色处理的话,提亮的画面就会明显偏色,同理,后期调色提高曝光不足的画面也会发现暗部色彩偏红或偏紫(低ISO拍摄的弱光情况),正是因为低ISO未启动更高级别的优化,所以暗部的微弱的不可见光污染被保留了下来,后期提亮后就显现出来了。
机内降噪主要是使用时域降噪(空域降噪为辅),相当于拍照的多帧合成降噪,机内的降噪效果远好于后期降噪,所以这里更高的ISO相当于是启动了更高级别(针对25600的降噪),然后压回1600相当于是白赚了4档降噪和色彩优化。以我个人经验而言,1600的画面就算是后期时域降噪也得不到比25600更好的画面,因为机内毕竟是第一手的“原厂数据”,这和机内电子防抖和后期加防抖是一样的道理,机内处理得到的是原数据和图像处理器的加持,效果更好。
以前夜景一直不敢提高ISO,这下终于去除了我一块心病。支持一下楼主,专门注册了一个B站号,以后关注楼主的各种评测。 非常感谢楼主的分享,我也是刚拿到a73不久,有个使用上的问题想请教下:一直听大家说索尼机器要向右曝光,但我实际操作的时候经常会发现后期高光信号被切掉了,拉不回来,所以想问问你具体是怎么操作的,需要设置斑马线来控制高光吗,还是有其他方法? 本帖最后由 弗茵 于 2018-4-9 23:46 编辑
崔sir 发表于 2018-4-9 16:28
非常感谢楼主的分享,我也是刚拿到a73不久,有个使用上的问题想请教下:一直听大家说索尼机器要向右曝光, ...
好的,我来简单回答一下。
我一般拍摄一定会打开斑马线,这个是最重要的一个曝光参考,我会把斑马线设置在【100】的位置,然后曝光时只需判断 斑马线的位置即可,曝光其实就是一个取舍的过程,这个需要多方衡量,要考虑清楚拍摄的风格是什么,还有高光/暗部细节是否重要,高光的细节是否明显,暗部噪点是否重要,等等。
比如你拍摄的如果是一个人在太阳背景下的剪影,那么拍摄时就不用向右曝光,保留太阳的细节即可,人物全黑都没关系;如果你拍摄的是马路的夜景,你可能就要考虑一下被路灯照亮的那部分地面是否是你所需要的,或者说 在路灯照亮的地面和主体(比如一个人)之间,你更偏向保留谁的细节;还有比如一个纯白色的物体(没有任何纹理)出现在画面中,你可以理所当然的牺牲掉它,因为他就算曝光正确也只是一团白色,这个也同样适用于某些“调完色接近于白”的物体;还有比如拍摄天空时,晴天(蓝天白云)和阴雨天(一片白)这两种情况要如何选择曝光策略也都是比较经典的情况。所以我也很难说的很准确要如何曝光,只能说凭经验现场判断。
回到你这个问题,高光是否要保留,取决你的高光是什么,如果你拍人,背景有太阳,要保留太阳的细节 你可能要压到人物全黑都不一定能出来,所以这种情况只能二选一,其他问题其实也是类似这个问题的延伸(程度不同),只是你取舍的东西不一样而已。
比如我测试的时候,为了表现25600ISO,刻意把曝光刚刚好卡在左侧墙壁不过曝(斑马线不超过100)的位置。
还有在民宿白天的那个镜头,实际上明暗对比非常强烈,S-log根本无法容纳,目测需要18档宽容度(人眼)才有可能全部保留,身边也没带灯,所以我拍摄了2个镜头,一个以人脸为准曝光,一个以窗外曝光为准,后期合成了一个近似人眼的超高宽容度的log。机器是死的,人是活的,办法总会有的。^51^
本帖最后由 崔sir 于 2018-4-10 02:27 编辑
弗茵 发表于 2018-4-9 22:58
好的,我来简单回答一下。
我一般拍摄一定会打开斑马线,这个是最重要的一个曝光参考,我会把斑马线设 ...
讲得很详细了,帮助很大!非常感谢!期待接下来的几期分享。如果不介意的话是否方便说一下你拍摄时候的监看解决方案和常用镜头搭配,想做个参考。^28^ 本帖最后由 弗茵 于 2018-4-10 23:53 编辑
预告一下第二期VLOG,
我们来聊一下,如何把一支浮动光圈镜头(以及大小黑卡),用成“恒定光圈”。
适合比如活动拍摄,婚礼拍摄,纪录片拍摄,诸如此类【复杂场景】+【抓拍需求】+【大倍率变焦】的使用场景。
赞。第二期什么时候更。
厉害了!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