狩猎 发表于 2018-3-18 20:26

几个故事

本帖最后由 狩猎 于 2019-4-20 22:26 编辑

    《春雪》   冬天,老刘死了。老刘不是吴村人,不知哪年来到吴村,但村里小学从建成开始,老刘就在那当看门人了。学校翻新后,老刘被辞退,他无儿无女,也没有妻子亲人,一个人在村里角落找了间土坯破屋住下。过了没几年,老刘就死了。老刘死这事没人在意,但是一个律师的到来,就像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一粒石子,整个村子都沸腾了。原来,老刘早就写下遗嘱,死后委托律师执行。律师告诉村民,老刘遗嘱交代,他死后村里谁为他披麻戴孝送行下葬,遗产就归谁。村民们算了下,老刘几十年怎么也攒下不少,人们心里都不平静了。    人们争执给老刘送行的资格,更有人打着先下手为强的主意,偷偷跑到老刘的破屋把尸体拖出来准备挖个坑埋了,结果被人发现,一走了之。老刘的尸体就这么曝露在荒野中。    这争论无休止,所有人都打着自己的小算盘。再村民的争夺中,画面不断闪回,各种人事里,还原出了一个多面的老刘。来年春天,律师又来了村里。原来,老刘的遗嘱中还说,如果冬天他没能下葬,那么来年春天就把所有遗传捐赠学校。学校领导们兴高采烈,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向“老刘同志学习”征文比赛,然而有几个孩子认得老刘是谁。学校对如何安葬老刘遗体却一直没有定论。    第一场春雪从天上悠悠的飘了下来。小学的几个孩子结伴而来,远远的看了看老刘的尸体,转身跑开了。老刘的尸体渐渐地被大雪覆盖,就像天葬的坟冢。(真实故事,取材自于我一位五辈上的爷爷和当地一个看门人。这老爷子年轻时犯浑,没做多少好事,一辈子无儿无女,前天去世了,终年八十九。父亲请了村里几位相近的人给他下葬,留下的钱,捐给了当地的敬老院。那位看门人,零几年去世后,留下些积蓄,死后却掀起了些风波。人一辈子见过多少人,这些人或多或少都和他有些交集,每个人口中都能还原出一个形象,这些形象未必相同,甚至大相径庭。       对这个故事,我想用喜剧甚至闹剧的方式,展现一个悲剧。)
《恶念》      最近要写个公益短片,琢磨怎么写,却越想越歪。几年前我去过一个特殊教育学校,里面都是一些十五岁下的残障儿童。院子里有两个盲童,不知道什么原因,由唇枪舌战升级成了拳脚相向。两个孩子挥舞着手中的盲杖你来我往,盲杖时时落到空处,在地上搅起尘土漫天飞舞。盲杖脱手了,两人就顺着声音方向扔出手边所有能扔出去的东西。本想打他的肚子,却一拳锤向了对方脖颈;踢向对方的身体,自己却栽在地上。   院子里许多孩子。能看得见的聋哑儿童呜呜呀呀的拉走相近的盲童,走不掉的盲童瑟缩在花坛角落,一个更小的得过小儿麻痹症的孩子居然捡起地上的石头向两人扔过去……我见到的不像是孩子们的争执,而像一场闹剧。他们没有幸福,甚至连痛苦的权利也被剥夺了。唯一保存尊严的方法,就是默不发声。公益片,应该是积极的,正能量的,但我心里没来由生出一种恶念。一个走到绝境的盲童的恶念。相比于温情,我还是愿写痛到骨子里。   《恶念》,一个盲童杀人的故事。
    《还生》
   人活着有三六九等,有的人盼着哪天就解脱了,没成想咽了气就从另个世界活过来了,姑且称这个世界叫阴间吧。这个过程就像出生似的,作为婴儿的前一世,或许就是哪个懵懂的状态,人到死后才明白这就像一个不断升级的过程。没有哪个一样的婴儿,同样没有哪种一样的死法。有意外车祸的,骨头碎成个七八截,就拖着腊肠似的身子到阴间了。淹死的,人就像充了气发白的气球;饿死的,就像院儿里被雨水浇了的衣服架子。寿终正寝是好事,人阳寿有限所以有“老”这个概念,但死了心态也就返老还童了。但是呢,死人也有爱美之心,把死状怎么回复到最美的样儿,那阴间美容业就这么发展起来了。……   前几天晚上睡不着琢磨了这么一个故事,脑子里还得去想各种死状,真是有点恶心自己。这倒不是一个惊悚故事,有点故弄玄虚。只是我在想,抛开任何科学的解释,我们作为婴儿出生前,是怎样一种状态,会不会是一种更低级更单纯的阶段?婴儿的成长我们姑且认为是一个从空白到丰富的过程,那人死时就是作为一个生命体复杂的顶峰,拥有智慧同时充斥各种情感与情绪。如果这种状态是另一个世界另一种生命形式存在的起点,那这样一个世界会是什么样子?我是个悲观主义者,我觉得这些很可怕。

    《死孩子》   当初坐火车时,一个穿着布鞋,四川口音的大姐跟我说,大哥能不能换个铺啊,带着孩子去找她爸爸。孩子在熟睡,也没发出声音,后来一直都在想那孩子沉睡的太过反常。每每想到着都觉得冒了一股冷汗。
   《父母爱情》   突然想起了在老家的缝纫机里翻出的爸爸写给妈妈的情书,想起了他们这么多年经历的风雨。心里萌生了这样一个想法。你谈过恋爱,但你不能确定以后四分之三的人生会和谁一起度过。我们都有相似的年龄,但我们背后却是不同的家庭。父母已至中年,但他们也有青春懵懂的时光。身为子女,你知道爸爸妈妈的爱情故事吗?我们看了太多美好团圆,爱情轰轰烈烈归于平淡后是分崩离析还是相濡以沫?琴棋书画诗酒花,柴米油盐酱醋茶。父母老人们的爱情故事,我想把它们一个一个的翻出来,我们不再是旁观者。或许我们能让他们找回曾经那朦胧的感觉,或许这会让他陷入回忆的泥潭。父母的爱情,最有价值的不是黄金岁月,而是在波澜中所见平静。   我几乎不写爱情,这一刻却无比向往爱情。我们作为年轻人的爱情在当前开放的社会背景下具有一致的相似性,而且爱情仅仅局限于爱情,并没有太多付诸婚姻实践,或者没有足够的时间检验爱情。   我们对于我们的出生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好奇。父母是如何结合的,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的婚姻是怎样的,经过二三十年的时间,父母是否还在一起?是否恩爱依旧?婚姻分崩离析还是天人永隔?他们曾经是否也有许诺?这么多年来是否实现?一方对另一方是否有所亏欠内疚?爱情与婚姻又是怎样的不同。   或许这么多年来,父母之间的感情已经成为亲情,我拍这个短片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满足我们的好奇心。我们要发现父母爱情与家庭中承担的责任,反哺我们当下的生活。另外一点的希望,父母或许能够找回一点曾经那种心动的感觉。(已拍)








xierui117 发表于 2018-3-19 15:12

如果是为了写剧本。请学习必须按照格式写

1021791930 发表于 2018-3-19 17:59

故事不错

狩猎 发表于 2018-3-20 10:24

xierui117 发表于 2018-3-19 15:12
如果是为了写剧本。请学习必须按照格式写

仅是故事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几个故事